氫能被認為是最為清潔環保的燃料,其燃燒產物只產生能量和水。雖然氫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,在釋放能量的過程中沒有碳排放,但目前生產氫能的過程卻并不是百分之百“零碳”。根據氫氣制備的來源,通過化石燃料(例如石油、天然氣、煤炭等)燃燒產生的氫氣被稱為“灰氫”,在生產過程中會有二氧化碳等排放。目前,市面上絕大多數氫氣是灰氫,約占當今全球氫氣產量的95%左右。
將天然氣通過蒸汽甲烷重整或自熱蒸汽重整制成的被稱為“藍氫”,雖然天然氣也屬于化石燃料,在生產藍氫時也會產生溫室氣體,但由于使用了碳捕捉、利用與儲存(CCUS)等先進技術,溫室氣體被捕獲,減輕了對地球環境的影響,實現了低排放生產。
通過使用再生能源(例如太陽能、風能、核能等)制造的氫氣被稱為“綠氫”,例如通過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電解水制氫,在生產綠氫的過程中,完全沒有碳排放。綠氫是氫能利用的理想形態,但受到目前技術及制造成本的限制,綠氫實現大規模應用還需要時間。
專家建議,對于煤企而言,不能一味追求產多少氫,還要關注氫從哪里來,“綠氫”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方向,也是煤炭企業降低自身碳排放的重要途徑。